找工位
空间入驻
小程序

不加防漏纸,为什么星巴克的咖啡却可以“狂摇不漏”?

2025-09-08
文章转载自"北大纵横"

作者 |  张壹
来源 |  咖新社
1711字 阅读时间3分钟


网络上,有人发布了一个小视频:将一杯星巴克咖啡倒过来,疯狂摇晃,在不加防漏纸的前提下,竟然一滴不漏,一滴不撒。


话题来源:小红书博主“_Light、”


这与市面上很多品牌外卖乃至堂食时,往杯盖下面塞一张防漏纸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该视频浏览量过百万,激起了看客们的兴趣,纷纷跟帖讨论。


1

倒杯乱摇晃,星巴克真的一滴不漏


视频中,有人手里拿着一杯星巴克咖啡,没加防漏纸,就盖着直饮杯盖的一杯咖啡,直接把杯子整个倒过来,结果一滴没漏。



视频下的留言五花八门,有人躲在屏幕后替博主捏把汗,有人跃跃欲试想亲自挑战,还有人开始使坏“你在捏一下看看”。



终于刷到一个又怂又想试的。


捏一捏杯身就炸了吧?


我的钱包实力不允许我拿星巴克来试错。


我比你都害怕。



一个小小的杯盖,居然引发了几千条网友的热烈讨论,发布作者表示“100万人看过的星巴克直饮杯盖,真的不会漏。



许多网友也现身说法,这个不加任何防漏措施的杯盖真的很稳。



确实不会漏,我老这么干,把它摇匀。


非常稳,昨天从车上掉下去滚地四周都没漏。



还有人自己亲手测试,带图回复“真的不会漏!



与星巴克相反,市面上大量的品牌,包括奶茶和咖啡,其杯盖多是吸管孔设计,为了避免溢漏,门店打包时,往往要额外塞一张防漏纸。消费者拿到手,要么先抽掉那张纸,要么就额外配备吸管,但视觉上总显得有些“障碍”。



相比之下,星巴克的直饮杯盖就显得干净利落:一个简单的开口,插吸管或直接喝都行,不用额外配件,看着就更简洁美观,最关键的是,它真的能稳住,丝毫不漏。



2

不止星巴克,Manner、Tims和古茗的也不漏


事实上,除了星巴克外,目前Manner咖啡、Tims咖啡、古茗的杯子也做到了倒杯不漏的效果。随着工艺和原材料的提升,小小的杯盖正在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好感。


那么问题来了,他们的直饮杯盖,不多加一张防漏纸,为什么却倒过来、晃一晃也都不会漏?


针对该疑问,我们咨询了国内PET杯全产业链生产厂家,浙江锦凯智塑的技术人员。



“这里面涉及到三个层面的进步。”浙江锦凯智塑的一名技术人员表示这三种原因涉及到设备、模具、材料。


该技术人员以自己工厂举例,做了解释:


首先,设备精度要高,才能确保杯盖孔口严丝合缝。


“比如我们的机器,使用的是日本浅野真空压空高速成型机,在冲孔工序上设置多道水雾和冲孔保护,保证孔口的精度和稳定性”。该技术人员说,设备足够先进,每一个杯盖冲出来的孔口就可以做到严丝合缝。



其次,模具优化,且需要多次优化。


“直饮杯盖的开口并不是随便切一刀,而是经过多次优化。”他举例说,刀口连点工艺经过严格设计,既能保证密封性不漏水,又能让消费者轻松撕开,不会出现“掰不开”或“掰坏掉”的情况。



最后,材料还要改进。


传统的杯片材质韧性容易不足,导致挤压后容易变形。“我们是PET杯的上游原材料生产商和供应商,这一块研究的比较深,经过配方持续升级,韧性问题已经解决了。”


而据该技术人员介绍,目前这类直饮杯盖已经在市场上逐渐普及。不仅是星巴克,像 Manner、Tims、古茗等品牌,也都在逐步采用类似设计。


“古茗的也不漏”,咖新社购买了古茗的咖啡,“哐哐哐”地摇了半天,果然一滴不漏。





3

新茶饮越来越“卷细节”


当直饮杯盖做到“不漏”之后,对门店来说,不再需要防漏纸,视觉上更简洁美观,也减少了材料浪费,而直饮杯盖本身就支持“直接喝”,又减少了吸管成本。


而店员在打包时,不必再额外放防漏纸或做二次处理,一个杯盖扣上去就行,省时省力。


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,但在门店每天上百、上千杯的出杯量里,节省的人力和材料就非常可观了。



在今天的新茶饮行业,一杯饮品的竞争早已不止于味道和价格,连杯盖、吸管这些细枝末节,都成了体验的一部分。


而直饮杯盖这样的“细节创新”,是无数次工艺改进和材料升级后的结果。


这恰恰也是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:新茶饮市场蓬勃发展,品牌之间的内卷越来越激烈,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。


正是这种“既要好看、又要好用”的需求,倒逼着品牌和厂家在工艺、设计与材料上不断革新。


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


各位读者朋友,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,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,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。图片

点击左下方公众号“北大纵横”→点击右上角“...”→点选“设为星标⭐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