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工位
空间入驻
小程序

拼多多凭什么不追风口?3年逆袭巨头的背后真相

2025-10-24
文章转载自"淘工位"

为什么拼多多敢对所有风口说"不"?
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:看到别人都在追AI、做外卖、搞大模型,心里慌得不行,生怕错过下一个风口?

其实啊,拼多多比咱们谁都淡定!这家2015年才成立的公司,硬是在电商巨头的夹缝中杀出重围,3年就长成了新巨头。但最让人惊讶的是,当所有同行都在疯狂追风口时,拼多多却选择了另一条路——专心做好最基础的生意!

💡 拼多多的"反常规"操作

还记得2024年8月26日吗?拼多多股价单日暴跌28.51%,市值蒸发550亿美元!

但你知道吗?真正引发这场大地震的,竟然是拼多多高管自己在财报电话会上泼的"冷水":

  • "从长远看,盈利能力下降是必然趋势"
  • "高收入增长不可持续"
  • "长期盈利能力下降趋势不可避免"

这些话听起来像不像竞争对手的唱衰?可这偏偏是拼多多高管的原话!

更绝的是,一年多过去了,投资者已经习惯了拼多多每个季度都在提醒:"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"、"接受短期利润下降"...

🌟 拼多多的"不追风口"哲学

当所有大厂都在疯狂追逐风口时,拼多多在干什么?

  • 互联网金融?
    除了与电商业务绑定的支付,拼多多毫无兴趣
  • 大模型?
   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传闻,但拼多多从未在财报中提及
  • 外卖大战?
    官方直接挂出免战牌:"无意加入即时零售大战"

如果互联网圈有FOMO情绪(害怕错过)戒断小组,拼多多绝对能当组长!

🚀 钱都花在哪了?答案让你意想不到

拼多多不追风口,那钱都投资在什么地方了?

答案是:物流!

在我们以为物流已经很完善的今天,拼多多还在重金投入"快递进村"项目。

  • 让西藏、青海、新疆等西部省份的村民能在步行范围内取到快递
  • 把原本衰落的小卖部重新盘活,变成村里的快递代收点
  • 平台承担所有发往西部订单的转运费,让商家不再有成本顾虑

新疆伊犁州的快递业务负责人透露:"去年我们跑了400多个村子,有些牧民村夏天没人住,我们就在村委会贴海报等他们回来。"

📈 效果如何?数据说话

这笔看似"公益"的投资,实际上是一笔成功的商业投入:

  • 伊犁快递村村通后,县市快递站点员工数量翻了一倍
  • 每天从县里转运快递去乡镇的车辆从一台增加到三台
  • 过去一年,西部地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成

新疆莎车县的一位乡镇快递站长分享:"村里很多看不懂汉字的老人也在完成网购初体验,一位50多岁的村民花380块钱买了台55寸电视,淘汰了家里的大屁股电视。"

🎯 拼多多的核心战略

翻看拼多多29次财报电话会的30万字实录,发现高管最常挂在嘴边的是:

  • 消费者(被提及708次)
  • 商家(被提及627次)
  • 商品拼多多的钱主要花在了这两者身上:
  • 百亿补贴已成为重要标签
  • 千亿扶持计划流向不同体量的商家
  • 中小商家扶持计划,把激活下沉市场的路在供给端重走一遍

🌾 农产品的"拼多多革命"

在众多品类中,农产品是拼多多谈论的焦点:

  • 农业被提及504次
  • 农产品被提及275次
  • 农民被提及164次

早在2018年上市后的首次财报电话会上,拼多多就用大篇幅讲述对农产品市场的理解:

"农业领域是我们商业模式初见成效的典范...平台数据能帮助中小农户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品种选择、采收与包装标准。"

数据见证变化:

  • 2017年:330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约48,000家商户通过拼多多销售农产品
  • 2020年:通过拼多多销售农产品的农民数量超过1200万
  • 2025年:"多多好特产"计划下探到乡镇一级的数百个优质产区

💎 拼多多的商业本质

拼多多的成功告诉我们:

真正的商业智慧,从来都是回归本质!

消费者和生产者站在两端,平台站在中间,抓住每一个环节提升效率的机会,再把效率兑换成收益。

不讲故事,就是拼多多的故事。它从成立以来用最复杂的方式做了最基本的生意。

当买卖的技术和地理限制被不断降低,商品生态和商业规模就能获得长期增长。两千多年前商人买卖竹、玉石,现在平台可以卖全球任何地方的商品——但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!

你怎么看拼多多的这种"不追风口"策略?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!
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和AI创作

END

FOCUS ON US
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最新资讯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