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工位
空间入驻
小程序

我妈伺候瘫痪姥姥12年,姥姥走后,财产都留给了我舅舅,我爸气的要离婚,我妈:你别闹,我没意见,原因让我们都沉默了

2025-10-30
文章转载自"MBA智库"

图片图片晨风   来源 / 读书369(ID:dushu369com)
图片


 01 

12年付出却无缘遗产,

背后的真相让人泪崩

这两天,被一则网友分享的故事深深打动了。

十二年前,网友的姥姥不小心摔伤了脊椎,不幸瘫痪,那时,舅舅在外地创办的工厂正处于关键时期,回来照顾姥姥就意味着事业前功尽弃,几番纠结下,便把照顾姥姥的重任托付给了网友妈妈。

网友的妈妈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,白天跟医生沟通病情,晚上就住在医院陪夜,出院后更是直接把姥姥接到了家里住。

瘫痪后的姥姥不仅吃喝拉撒需要照料,因为生病脾气也变得不好,身边一刻也离不了人。

为了让姥姥的日子过得快乐舒服些,妈妈决定辞掉工作,全心在家陪伴姥姥。

网友爸爸一听就急了:“你现在的工作又稳定薪水又好,辞了太可惜了,给妈找个护工不行吗?”

可妈妈却不肯:“护工哪里比得上亲人?妈辛苦养大我,我不能不尽孝。”

打那之后,网友的妈妈不仅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姥姥做营养餐,还常常在天气好的时候推着姥姥去户外散心,有时候姥姥心情不好,对妈妈发脾气,她也乐呵呵地转头就当没这回事儿。


而舅舅依旧很忙,除了每个月雷打不动地寄一笔钱,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空回来和姥姥团聚。

姥姥离世那天,舅舅从外地赶回来,料理完后事,又匆匆忙赶了回去。

过了几天,网友妈妈整理遗物时翻出了一份遗嘱,可就是这份遗嘱,让网友爸爸怒了。

遗嘱上写着姥姥的全部财产都留给舅舅。

“凭什么?妈这也太偏心了,这事儿我们必须跟你弟说道说道。”

可妈妈却很平静:“你别去闹,我没意见。”

“你没意见?我有意见!这么多年你放弃了工作,付出了这么多,到头来图啥?你不去讨个说法,咱们就离婚!”

直到空气凝滞了好久,才听妈妈缓缓说道:

“那些遗产本来就不是我的,我不是妈的亲生女儿。

我是个弃婴,被捡回去的时候,家里很穷,可妈对我和小弟从不厚此薄彼。那年我和小弟都收到了大学通知书,可借遍了亲戚也只出得起一份学费,妈觉得女孩子出路少,不念书不行,最后让小弟辍了学……这份恩情,我是怎么还都不清的,用多少钱也换不来。”

一个月后,舅舅重新登门,郑重地递给妈妈一个礼盒,里面的东西再一次震动了网友一家。

盒子里放了一张数额不小的存折,户名正是网友妈妈的名字,存折里夹着一张纸条,上面写了密码和一行歪扭的字迹:“好闺女,这些年你受累了。今生有你,妈很幸福。来世,咱们还做母女……”

另外还有一个房本,是早些年老宅拆迁时,舅舅特意要的两套小户型中的其中一套,原来那个时候,他就打算留一套给网友的妈妈。

听完故事,我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,何为亲情?何为家人?

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,利益面前无兄弟,可网友一家却让我看到了亲情最应该有的样子。

它无关血缘、也无关金钱,而是源于内心深处最本真的善意选择。

它是姥姥收养弃儿却能视若亲子的真心相待;是妈妈十几年如一日不求回报的悉心守护;也是舅舅在利益面前那份不计得失的坦诚。

他们用行动为“何为家人”做出了最好的回答。

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言:

“家人不是你我生来注定,而是每天主动选择去爱、去支持、去共同成长的人。”

亲情的本质,应是爱的给予,爱的传递。

你种下慈爱,便会收获感恩;你种下苛责,便会酝酿隔阂。所谓家,正是我们日复一日,用行动和选择筑建起的温暖港湾。


 02 

父母的德行,决定自己的晚年质量

曾读过一则讽刺小故事。

一对年轻夫妻,每日吃饭时,都会让老母亲在角落的小桌上吃馒头白菜,自己一家三口则在大桌子上享用丰盛的饭菜。

他们年幼的儿子看到后忍不住问:“妈妈,为什么奶奶总是一个人吃馒头?”

母亲敷衍道:“奶奶年纪大了,吃馒头对奶奶好。”

小孩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随即高兴地说:“那我记住了!等你们老了,我也给你们吃馒头白菜,对你们好!”

夫妻俩听到这话,顿时脸色煞白,面前的美味佳肴再也难以下咽。

为人父母,总希望自己老时子女孝顺,却不知,自己的所作所为,正是给后代的打样。


你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,其实就是如何对待未来的自己。

正如曾仕强曾说:“你的子女会学好学坏,跟你怎么教没有太大的关系,你的品性,才是关键。”

一个人前半生的德行,往往是自己晚年“情感养老金”的结算,你存下关怀,晚年收获的便是温暖;若给予家人的尽是冷漠和自私,那你的晚年也只能兑换到孤寂与凄凉。

这让我想起电视剧《乔家的儿女》中的乔祖望。

乔祖望一生自私,虽为人夫为人父,却没有尽到半点应尽的责任。

妻子在世时,一大家子的生活全靠妻子维持照料;

妻子难产去世后,乔祖望依旧做甩手掌柜,把家务和照顾几个幼孩的重担都推给了才7岁的大儿子。

家中5个儿女,生活拮据,可他手里有点闲钱,不是给自己买老酒置办猪头肉,就是挥霍在牌桌上,毫不关心孩子们是不是少吃少穿。

女儿发烧他不管,儿子家长会他不去,为了减轻负担,他甚至还把四女儿送给别人当养女。

时光流转,儿女们各自在生活的风雨中挣扎着长大,陆续有了自己的家庭与事业,乔祖望也老了。

晚年的他,结识了保姆曲阿英,两人谈起了黄昏恋。

曲阿英和几个子女屡屡爆发矛盾,可他却处处维护曲阿英,伤透了子女们的心。

一次意外被撞,乔祖望半身不遂,曲阿英对他的态度逐渐冷漠,并计划图谋他的房产。他看在眼里,深感寒心。

图源 / 《乔家的儿女》(仅配图,非商用)


躺在床上动也动不了的时候,他才想起了子女,渴望孩子们的陪伴,可这份亲情早已被他推远。

一个深夜,乔祖望翻身摔下了床,曲阿英明明听到了声响,却无动于衷。

最终,乔祖望在冷冰冰的地板上,无助地离开了人世。

这个一生几乎“只为自己而活”的人,最后落了个孤身无援,无人真心照应的结局。

老话讲: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。”

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结,离不开“爱人” 的本心。

“爱”不能仅是冷冰冰的物质给予,更应该是对心灵的关怀,急人所急,忧人所忧;

在对方迷茫时给一份指引,痛苦时给一份宽慰,成为彼此的力量来源,而不是痛苦的根源。

当父母与子女之间只有血缘纽带,而疏于爱的投资时,再深厚的亲情,也会慢慢退化为冷漠的供养关系。

那些在孩子成长中付出的耐心、支持与担当,实则是为老去时的自己积攒的尊严与安宁。

别等到垂垂老矣,才哀叹晚景凄凉。你的晚年光景,正由你今日的一言一行塑造。

以爱育爱,方得爱;以心换心,才是福。

 03 

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模式:

怀感恩心,做体贴事,说舒心话

作家吴淡如曾说:

“家,是唯一不需要理由就可以回去的地方,是让你觉得不管变成什么样,那都是能接纳我的地方。”

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正该如此。

可生活中许多家庭并不太在意经营关系,总觉得有血缘作依托,便一味凭着各自的天性互相磨合、潦草相处。

做父母的,将孩子视为自己意志的延伸,强加想法,令子女感到痛苦;

做子女的,很少去体谅父母的不易,视索取为理所当然……

于是互相埋怨,彼此离心。

我们总在渴望家的温暖,却又在无形中把它推得越来越远。这样的结局有时并非故意为之,而是缺少恰当的相处方法导致。

其实,想要把家经营成真正的避风港,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改变。

做到下面这3点,温暖与理解自会在家人之间流淌。

(1)心怀感恩:是一切关系的底色

家人一场,是此生难得的缘分,不是谁欠谁的“债”,更不是投资与回报的交易。

对父母而言,供养子女固然辛苦疲累,可也正是他们,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完整。他们是平凡日子里的牵绊与动力,更是晚年生活中,最踏实的依靠。

对子女而言,父母的管教或许曾让你觉得束缚、少了自由,可你别忘了,他们也是那个一直为你遮风挡雨的人,是你永远的后盾,和最终的归途。

请常把“谢谢”“辛苦了”挂在嘴上,多多表达感谢,而不是一味强调“我付出了多少”“我承受了多少”,这样只会把亲情变成沉重的枷锁,让爱失去温度。

一份真心的感恩,能化解大半的怨怼与委屈。


(2)体贴行事:把爱化成具体行动

父母和子女之间不是没有爱,只是经常表达错位。

比如最近网上很火的“丝瓜汤”段子,就精准刻画了家人之间的“鬼打墙”式相处。

在博主@累子一人分饰的家庭小剧场里,母亲先问儿子 “喝不喝丝瓜汤”,儿子明确拒绝后,母亲还在复劝说,不停念叨“丝瓜汤去肝火、营养好”。

最后儿子被问得不耐烦,大声反抗 “不用了”,这时母亲非但没停,反而继续说到:“你以前脾气没这么差,这是肝火太旺,更得喝丝瓜汤降降火……”

儿子只从母亲的问话里听到了“要求”,却没听到背后的“心意”; 

母亲的本意是给出关爱,却一步步走向了“控制”……

双方都困在自己的逻辑里,让对话进入了死胡同。

所谓体贴,是看见对方的需求,是“你需要什么”, 而不是“我想给什么”。

父母想要的,或许不是逢年过节的贵重礼物,而是被子女需要的价值感;

子女需要的,也不是父母无休止的叮嘱和安排,而是被理解、被认可的安全感。

只有把心意化为对方需要的行动时,才能把温暖真正递到彼此的心里。

(3)好好说话:别让心意毁在嘴上

沟通中有一条著名的“55387定律”:决定沟通结果的,55%是一个人说话时的态度,38是语气和口吻,真正的内容只占7%。

其实很多时候,家人之间聊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是用什么状态跟家人聊。

比如跟父母提建议,说“妈,下次买这个菜咱们少买点,放久了不新鲜”,比“你怎么又买这么多,说了多少次了”更容易让父母接受。

同样的心意,用软一点的态度、暖一点的语气说出来,效果天差地别。

再近的关系,也经不起“带刺的话”,一个家够不够暖,往往就藏在这些说话的细节里。

钱钟书说:

“人生不过是居家,出门,又回家。”

家是每个人心灵的落脚点,它能卸下我们的疲惫,也藏着治愈我们的力量。

但这样的港湾不会凭空出现,它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用心经营。

对父母,少一些理所当然的忽视;对子女,多一些换位思考的理解,在付出中感受幸福,在理解中收获温暖。 

点亮文末爱心图片,愿我们都能珍视这份生命中最深的缘分,把最温柔的耐心留给最亲的人,让家始终有温度,让彼此永远有归处。

-THE END-

·作者:晨风。本文首发读书369(ID:dushu369com)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读书君与你一起,听名著、读美文,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!转载请联系读书369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

MBA与EMBA区别

课程详解暨在读学生与校友分享来啦!


你将收获:


权威解读,精准剖析:特邀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硕士课程及环球EMBA总监吴梓玮先生现场分享,以“MBA和EMBA的区别”为中心角度,全面梳理两大项目申请标准,具体阐述“不同背景究竟适合选择哪一课程?”,为参与者提供官方、系统的决策参考。


真实经验,一线洞察:除专业解析外,活动还特设MBA及环球EMBA项目在读学生与优秀校友分享环节,围绕课堂收获、同学互动与职业转型等维度,呈现来自学生视角的真实体验与成长路径。


高端交流,网络共建:参与者均为志在职业提升与转型的资深从业者与企业管理者,活动将搭建高质量互动平台,助力大家拓展高层次专业人脉。


活动详情


日期:2025年11月1日(周六)

时间:2:30pm – 4:30pm

地点:深圳湾万丽酒店


席位有限!长按下方海报



图片

图片


MBA智库好文精选:

 牛津面试题:“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?”你的回答,暴露了你的格局
“女子卖稻草年入千万”:你看不起的行业,都有人在偷偷赚大钱!
“高考700分和700万,选哪个?”你活得这么努力,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
“人活着,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”:真正的高手,都有这种底层思维
图片
分享
图片
点收藏
图片
点点赞
图片
点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