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工位
空间入驻
小程序

年收入30万的人,理解不了年入200万的人是怎么想的

2022-12-23
文章转载自"MBA智库"

脆皮先生  编辑/MBA智库琉琉



我们普通人面临的所谓“困境”,有人做过,而且做成过。无数人成功使用过的一个个“框架”,就摆在你面前,你还需要拼什么?路就在眼前,不过拼执行力而已。


前几天我接一个粉丝的咨询电话,他正在人生一个需要抉择的紧要关头,面对两条不同的赚钱门路,想问下我的看法。


打完电话,我觉得他的问题其实很普遍。


赚钱这个事儿,努力只是基本功。


一年赚30万,和一年赚200万,努力程度其实差不多,或者说,跟努力程度没啥关系。


下面谈下我的理解。


因为是电话内容的复述,我就不讲究格式了,文章大致分成4段,大家看内容就好,忽略逻辑。



01



框架决定赚钱多少


我们每个人在绝大部分时候,都处在一个静止的稳定状态,没有人一天到晚冒险,一天到晚颠沛流离,大家状态相对都很稳定。


但是这种稳定状态,也意味着你的认知是稳定的,特别是收入,一定也是稳定的。


比如你现在一年赚30万。


明年后年最多也就是35万,40万不到。


如果你想在今年30万的基础上,明年能做到100万甚至200万,那不好意思,你必须做一些挣30万的时候根本想不到,想到了也不敢,或者不愿意去做的事。


一年赚30万,200万,1000万,2个亿,一定是完全不同的4种框架。


赚钱框架不改变,就永远只能年赚30万。


如何改变框架?


这不是能力的问题,而是认知的问题,认知的问题从根源上讲,又是一个人的性格的问题,因为认知都是公开的,为什么那么多人天天学认知,还是过不好这一生?


因为他的性格决定了,他不愿意选择相信这个认知。


所以顺序是这样:


你首先得在性格上突破自己。


承认之前过于保守,过于偏激,过于短视,过于懒于思考,过于随大流。


你要从性格上做好“改变自己成为另一个物种”的准备,你才能:


接受那些你曾经并不认可的认知;

接受那些你曾经认为离自己还很远、没必要去关心的认知;

接受那些之前“怎么可以这样呢”而对自己内心造成伤害,本能去反对的认知。


旧地图,发现不了新大陆。


接受了新认知,再去寻找新的框架和新的方向做事,你才可能从一年赚30万,进化到一年赚200万。


哪怕一时半会儿没有回报,中间有曲折,你离回报也只会越来越近。


所以,一年赚30万、200万、1000万、2个亿的人,注定是精神气质和认知水平完全不同的4种人。


很多东西在不同的物种之间,完全无法交流。


你跟他说努力很重要,他说不对,努力没有选择重要。


你说那行,我跟你讲,你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选择,他说不对,那个谁谁就是选了这条路,最后自己把自己作死了,我还是老实走原路吧。


这就是为啥你觉得你在布道,对方觉得你在忽悠,原因就在这里。




02



真正困难的,

是发明/发现新框架


上面我们是谈:框架决定赚钱多少。


这段来谈一下:


真正困难的,其实是发明/发现新框架。


我们大部分人,根本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。


就是我们一天到晚解决的问题,都是早就有人解决过的,既然是有人走过的路,怎么会是死路呢?


其实都是活路,是你把它走死了。


什么才是真正的死路,有理由绝望的路?


我举个例子。


在真正的飞机被发明出来之前,人类对飞行这个事儿做了无数次尝试,最广泛的一种方式,就是把类似鸟类的羽毛捆绑在身上。


从21世纪马后炮的角度去看,这很愚蠢。


但我个人觉得,我们完全没有资格嘲笑勇敢的先驱们。


当然,我们现在知道了,人类模仿鸟类的方式想飞上天,并不是错在努力,而是从框架上就错了。


因为鸟类是在上万年漫长岁月里,为飞行做了体型、骨骼、器脏……方方面面的进化。


为了飞行,绝大多数鸟类,甚至牺牲了陆地上诸如奔跑这样的基础技能。


完全模仿鸟类来学习飞行,是真正的死路。


直到莱特兄弟出现。


他俩在滑翔机的基础上,经过1000多次的实验和试飞,才完全解决了:


1)制造升力;

2)获得动力;

3)平衡和操纵飞机,这3个飞行最核心的问题。


这是在框架上,完全不同于模仿鸟类的另外一种方式。


1903年的一天,莱特兄弟创造了历史。


当天的最后一次飞行,哥哥威尔伯.莱特在30千米的风速下,驾驶着靠发动机驱动螺旋桨的“飞行者一号”,用59秒飞出了260米。


这才是把死路走活!


在他们之前,从来没有过人类可以驾驶“完全受控、依靠自身动力、机身比空气重、持续滞空不落地”的飞行器。


这是真正的从0到1的突破。


至于后面,出现了双发动机系统、陀螺的应用、人工地平仪、喷气式发动机……这些新玩意儿。


无论多么先进,统统只是在“框架”上,做的“改进”。



03



学到人家的框架,

然后拼执行力


现在回头来,看我们普通人面临的所谓“困境”。


什么跳槽换工作,什么换行业,升职加薪,搞定客户,包括普通人的创业……这些事情,不是生活里的常事吗?


有人做过,而且做成过。


无数人成功使用过的一个个“框架”,就摆在你面前,你还需要拼什么?路就在眼前,不过拼执行力而已。


比如你说,你真厉害,写了这么多篇文章。


请问,这才算什么呀?


我不是第一个写公号的,也不是第一个通过公号接广告赚到钱的,更不是第一个做粉丝群做知识星球写公号出书的,我不过是照着之前许多人已经走过的路,稍微加入一点个人风格进去,仅此而已。


我并没有重新发明“框架”。


回到最开始的话题。


现在你知道了,你为了从年赚30万,到年赚200万,需要突破的性格缺陷,到认知缺陷,再到框架缺陷,早就有无数人突破过了。


如果你对从一年赚30万到一年赚200万的欲望足够强烈,还有什么犹豫的?你还害怕什么?又没让你发明新框架。


你要做的不过是学到人家的框架,执行而已啊。


至于所谓的各项技能,不重要。


根本不需要考虑技能,只要考虑目标,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要搭建一个什么框架,为了在框架之下把事情做成,该学的技能你自然会去学。


回到那个电话。


电话里我分析了他目前赚钱的框架,也提到立刻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出调整。


只要把性格上的局限突破掉,认知扭转过来,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能做的事,太多太多了。


当然,旁观者清,当局者迷。


所以挂了电话,我也仔细盘点了一会儿,盘点自己这几十年来,做过哪些正确的决定,哪些错误的决定。


具体细节就不讲了。


我发现自己犯的错,归根到底有3个原因:


第一,做决定之前,没有竭尽所能去寻求够得着的旁人的指点。


这一点通常是因为年轻,更在意“这事儿谁也别想做我的主”,没有谦卑的去思考“什么选择更正确”。


可以说,是为年轻气盛付出的代价。


第二,过于偏执,感性大于理性。


太过重视自己的主观感受,而忽略了事情本身的客观规律。


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,还是性格缺陷带来的认知错位。


我曾经(也许现在还有)最大的性格缺陷,就是自以为是、孤芳自赏,再加上小富即安,缺少冒险精神。


自以为是的背面,是让个人精神世界变得自洽,这当然是好事,但同时也限制了对自己的进一步要求。


小富即安,固然让我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,但也错失了就在眼前的不止一个机会。


现在,我给自己的提醒是:


突破性格的缺陷,目标更有想象力一点,手段再多一点,步子再大一点。才可能从行为上突破,在成熟的框架内得到更好的结果。


-THE END-


● 作者:格总。白天上市公司高管,晚上原创公号号主,匿名写作500篇好文,抖职场秘密,解成长难题。微信公众号:格总在人间(ID:I-Gargamel)。图源:图虫创意。MBA智库(mbalib)经授权发布本文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

MBA智库好文精选:

 领导为什么讨厌准点下班的人?(干货)
 “高考700分和700万,选哪个?”你活得这么努力,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
 用5%的努力,去撬动95%的事情:原来这才是“有效努力” !(深度好文)
 李诞给员工“画大饼”,这次打工人不干了:别拿你的前途,去赌老板的情怀

分享
点收藏
点点赞
点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