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工位
空间入驻
小程序

1张“给夫人买烤肠”照片刷爆热搜,暴露出多少年轻人的低配生活

2022-08-31
文章转载自"MBA智库"


文/小椰子  编辑/MBA智库琉琉



1


最近,有这样1张普普通通的照片,火上了热榜。


一位戴着安全帽的民工大叔,手里拿着两根烤肠自拍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
配文是:“工地下班,顶着雨给夫人买烤肠也是一种美吧。



大叔像写日记般记录下自己的一天:回家的时候下雨,虽然穿着雨衣,鞋子还是湿了。


路过烧烤摊,给夫人买了2根烤肠,跟烧烤摊老板聊了会天。


回到家后,夫人美滋滋地说,烤肠已经惦记好几天了,今晚奖励你跟我回房睡。


普通小人物充满生活感的照片,朴实无华的文字,打动了很多人的心。


评论区里,很多人都在羡慕这位大叔:



这样简简单单充满爱的生活真的好幸福。


“其实感动的每个瞬间并不需要很多钱。”


“句句不提爱,句句都是爱。”


我点开大叔的主页,发现再普通不过的小事,都能被大叔记录成无比幸福的样子。


他称自己的老婆为“夫人”,叫自己的儿子“小郎”,他自己则是“围裙爸爸”。


生活中每件平凡琐碎的小事,对他来说都充满了幸福感:


比如偷拍夫人蹲在地上吃无花果;



比如在工地门口吃盒饭,吃出了东北笨锅炖的感觉;



比如工地加班回家后,夫人买了猪头肉给他吃,说吃啥补啥......



看到他,我想起罗曼·罗兰在《约翰·克利斯朵夫》里写道:


一个人生气蓬勃的时候绝不问为什么生活,只是为生活而生活,为了生活是桩美妙的事儿生活。


大叔总是用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,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,才会收获一份份小确幸。



2


对比之下,知乎树洞上,一些高知高收入人群,过着众人眼里光鲜的生活,却觉得每天生不如死。


一位33岁的医学博士,985毕业,大型三甲医院工作,税后年薪60万,生活却没有任何开心可言。



每天被工作充斥着,上班时间累成狗,回家还要继续看文献。


周末不是在写论文,就是写标书,不敢休息,不敢停歇,怕抓不到上升的机会,怕被同事碾碎。


体检查出了肺结节,吃了抗炎药也不见消退,每天心理压力大到需要吃褪黑素才能睡着。



焦虑,内卷,欲望,比较......这些词充斥着当下年轻人的生活。


总是以为多挣些钱就能得到幸福,殊不知却越活越累,越活越无法感受到简单的快乐。


“北京青蛇李媛媛”说得好:



我怀疑我们都陷入了某种套路,拼命鸡娃,补课,追分,搞名次,进实验班,冲985;


考研,买房,还贷,再养娃,再鸡娃,如此循环,深度焦虑,全家上满弦,花钱花时间花心思,不得喘息。


这样就不必思考,不必察觉生命本身,不必开眼看世界,不必问为什么。


叔本华说:“人生有两大苦:物质匮乏和精神空虚。


为了不陷入物质匮乏,我们拼命内卷,一刻也不敢松懈,光是忙着生存就已经耗费了全部的力气。


殊不知,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时代的蝼蚁,被推着往前走,却失去了自我,陷入了极度的精神空虚。




3


工地下班给夫人买烤肠的大叔,和年薪60万却每天生不如死的三甲医生,究竟谁在过着低配生活?


什么是当下时代的低配生活?


我认为是博主“崔庆龙”所勾勒出的状态:



没有什么致命残疾,但就是不能满血,始终笼罩着一层驱散不了的惶惶不安,始终负荷着一些摆脱不了的沉重;


好像总有一些不可预知的事情会发生,没有被兜底的感觉,也没有能够应对的踏实。


虽然每天都能正常入眠,却不能真正休息,好像总有一些倦怠常驻后台。


虽然每天都有闲暇,却体验不到安逸,精神上随时在为什么待命。


虽然时常娱乐,却无法真正尽兴,好像总是少几分快感和投入。


正是:佛系中留有挂碍,无法舒展,淡漠中包含警觉,无法心安。

在这个时代,我们生活中的快乐似乎总是短暂易逝的。

你也许上一分钟刚对着一段鬼畜视频笑到不能自已,下一分钟就突然陷入了对人生现状的忧郁。


一边为平庸的生活感到焦虑,一边始终却抱着手机混迹在虚拟世界里,在熬夜和暴食中麻痹自己。


你可以自我对照一下,是否患上了现代人的“空心病”:


1,对生活很迷茫;

2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;

3,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;

4,看不到人生的希望;

5,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;

6,疲惫,情绪低落,兴趣减退。


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,也许现在就是时候做出改变,和自己的精神内耗和解了。




4


2条建议,我想要送给你。


①戒掉“海燕综合症”,做具体的事,爱具体的人。


最近有这样一个新词,叫“海燕综合症”,又叫“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综合症”。


具体表现为:天天望着远方,盼着发生重磅大事,一天盼不来就一天精神涣散,四肢无力,茶不思饭不想。


你为流量明星的塌房而心碎愤怒,为一个热点新闻气愤得咬牙切齿。


但你却忘记了,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,并不是远方的海燕,而是自己身边普普通通的点滴小事。


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项飙在《十三邀》中谈到一个概念,叫“附近的消失”。



大概意思就是,我们小时候对周围住什么人,有什么好玩的地方,几乎是一清二楚。


而随着社会发展,电商、外卖平台的出现,我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,不关心邻居是谁,不在意楼下有什么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。


越来越多的人,只关心“远方的世界”,而“附近”就这么消失了。


也许是时候放下手机,去看晚霞落日山川河流公园草地,去跟亲人朋友拉拉家常唠唠嗑。


正是这些“不值一提”的小事,让生活中的美好变得更加具象。


②运用杜利奥定律,切换视角。


杜利奥定律,是科学家杜利奥提出的观点:


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,更使人觉得垂垂老矣;精神状态不佳,一切都将处于不佳状态。

从同样的铁窗向外望去,有人看见了泥土,有人却能看见星星。


看淡生活中的消极面,把注意力多放到积极面上,你就会发现很多曾被忽视的美好。



很希望作家杨绛说过的一段话:


“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。


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,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;


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,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。


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、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。


愿我们,都能保持简单愉快的心境,不辜负在人间起舞的日子。


共勉。

-THE END-


● 作者:小椰子。人气专栏作者,每天陪你一起读书。个人微信公众号:小椰子专栏(ID: xiaoyezizhuanlan)。微博@小椰子专栏。B站:小椰子专栏。已出版书籍《你的自律,给你自由》、《自律的人生更自由》。MBA智库(mbalib)经授权发布本文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


MBA智库好文精选:

 牛津面试题:“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?”你的回答,暴露了你的格局
 看完被禁播10年的神剧《天道》,我明白了决定普通人命运的3个底层逻辑
 用5%的努力,去撬动95%的事情:原来这才是“有效努力” !(深度好文)
 “人活着,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”:真正的高手,都有这种底层思维

分享
点收藏
点点赞
点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