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工位
空间入驻
小程序

读懂“能量场理论”,才发现有钱人的钱,都不是挣来的

2025-09-02
文章转载自"MBA智库"

文/MBA智库·姜榆木    编辑/MBA智库琉琉



如果有个人很会挣钱,你会觉得他会有哪些特质:专业的判断力、丰富的经验,还是精湛的技术?


都没错。


不过,最近我在山东财大导师周贵银的演讲中,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。


他提到自己的一位朋友,这位朋友没有显赫的家世,看上去也和普通人没有两样,但从不为钱发愁。


因为无论是富豪,还是企业家,都会聚拢在他周围,主动拿着资源来拜访他。



为何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人,能够吸引地位高出很多的人?


按照周贵银老师的说法,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能量场是一致的。


他说:“这些人低调朴素,但并不妨碍他们拥有吸金体质,只要内在能量高,哪怕一无所有,也能随时把钱和贵人吸引到自己身上。”


能量高的人,都是吸金体质。


这句话乍一听很玄,但仔细想想,确实很有道理。


一个人认知再深刻,技艺再精湛,但如果做什么都提不起干劲,财富地位也不可能自己送上门来。


相反,一个时刻都保持能量充沛的人,哪怕当下什么都不会,也能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直至收获想要的人生。


很多时候,我们在这世上,就是一座信号基站。能量决定我们信号的强弱,更决定我们所能接收到的善缘。


1

身弱不担财”,

弱”的是什么


投资界里流传一句话,身弱不担财。


一个创业者值不值得投资,得先看这个人是强体质,还是弱体质。


这里说的身弱,并不单单是指身体健康方面的虚弱。


就像霍金后半生都坐在轮椅上,可以说是弱不禁风。但这些从来无损于他进取的心态,因此他也能持续在学术方面取得突破。


所谓身弱,主要是一个人在能量匮乏时,身心所呈现出的一种孱弱状态。


低能量者往往缺乏自信和行动力,就连身边的人也会像躲瘟神一样远离他。这样的人,且不说很难遇上贵人,就算真有财运加身,也注定无力消受。


最近重温传奇投资人霍华德·休斯的传记,对他的后半生唏嘘不已。


他在43岁那年,凭借一次偶然的机会,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如日中天的雷电华电影公司。


面对突如其来的好运,他却开始陷入无休止的内耗。


由于担心失去到手的财富,他出售公司股票,带着全部身家隐居到智利的一块沙漠里。


身处空荡的豪宅,休斯每天过得战战兢兢,时常从睡梦中惊醒。


曾经鏖战商界的斗志,在萧索的生活中不断消减,直到将他拖入抑郁症状的阴霾。


他为治疗心理疾病花费巨大,还越来越频繁地通过吸毒,来刺激自己孱弱的精神。


1976年,隐居整整26年的休斯,消瘦到只有83斤,并且几乎亏光所有家底。


很赞成一句话:“能量场稀薄的人,就算给你钱,你也守不住。”


当我们能量匮乏,感知力随之钝化,看不到生活变好的希望,而是变得疑神疑鬼,做事也畏首畏尾。


而这,又会进一步加剧能量流失,最后不等生活出手,我们自己就已溃不成军。


正因如此,你如果去看成功企业家的传记,或是听他们的演讲,就会发现他们一言一行所呈现出来的状态,大多是充盈而非空虚的,喜悦而非焦虑的。


在这种心境下,他们更趋向于拥有高能量,从而活得更加敞开,拥抱更多可能性。



2

高能量的人,

都活成了钢化玻璃杯


作家黄英采访过一位农民企业家。


得知企业家出身贫寒,且只有小学文凭后,黄英就很好奇对方在创业之初,是如何能够获得投资人赞助的。


企业家没有回答,而是摆出一桌子的玻璃杯:“如果你要倒水,更愿意倒给哪个杯子?”


见黄英难以抉择,企业家将所有玻璃杯打翻在地。


有些杯子应声破碎,有些杯子布满裂痕,只有一个杯子完好无损。


原来这个杯子的材质是钢化玻璃,在超高能量的环境下被制造出来,拥有几十倍于普通杯子的抗冲击性能。


企业家又问黄英:“现在你会把水倒给哪个杯子?”


答案不言而喻。


现实中也有类似钢化玻璃杯的人,经得住生活一切打击。无论什么事情,你只要交给他,就能感到十足安心。


这种人哪怕现在家境不好,起点不高,却因为能量无限,命运也会无可限量。


想起大学同学亚辉,看着瘦骨嶙峋,却总有用不完的精力。


大学生一般要到大二,才被允许携带电脑,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在大二开学后买电脑。有人就说可以利用这个时机,做一个电脑代理的生意。


当时大多数人都对这个提议嗤之以鼻,你有什么知名度,别人干嘛要到你这里买电脑。


亚辉却拍手叫好:“我们可以联系品牌商,举办一场电脑义诊的活动,提升知名度。”


有人反驳,你要举行活动,哪来的场地。


亚辉说:“那我们就去学院申请场地,不过一道流程的事。”


其他人继续反驳,但无论提出怎样的困难,他都会想办法解决。


此后一个月,他拉团队、找赞助、申请场地,最终成功举办起义诊活动。


结果,一场大雨浇灭他的心血,他却只是笑笑:“下次得把天气因素考虑在内。”


大学四年,他不断投身创业,总是出现在各大会场,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。


毕业那年,大家到处参加招聘会,唯独他坐在寝室里,就有各种高薪岗位的招聘负责人主动联系他。


畅销书《正能量》中有句话:“好运有时来早些,有时来晚些,但能量高的人,总能坚持到好运到来的那一刻。”


在这世上,任何水平的薪酬和职位,都有与之对应的势能层级。你的能量够了,相应的生活也会水到渠成。



3

成长的本质:

提升能量,减少耗能


看过一个关于能量的“空桶理论”。


如果将一个人比作木桶,水便是这个人拥有的能量。


没有持续增能,你身上的能量迟早蒸发殆尽。


当你往桶里加水,如果木桶破裂,导致水流失的速度更快,你最终还是只能得到一只空桶。


想要成就吸金体质,先要提高自己的能量;想要提高能量,关键在于减少能量消耗,以及提升能量储备。


关于减少耗能,我们要记住:能量都是从嘴巴泄出去的。


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·怀斯曼曾找来两批人,并在他们回家的路上丢了几枚硬币。


第一批人精力充沛,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,大多都发现了硬币。


第二批人则全程都在和别人吐槽不顺心的事,根本没有留意路上有什么。


直到两手空空地回到家,他们才知道路上原来还有硬币能捡,又都抱怨自己运气太差。


总把烦心事挂在嘴边的人,会给自己一种“我真背”的心理暗示,然后在这种心理的驱遣下,去做那些真的能导致自己“很背”的事。


习惯性抱怨,就是通过自己的嘴,将生活中的风吹草动,都变成自己的能量黑洞。


而关于提升能量,我们要记住的则是:行动乘以行程,才等于做功。



网友@Meiji曾在创业初期被诊断出胰腺癌,尽管病情在化疗后得到控制,每天工作却不能超过4小时。


她在分享创业经历时坦言,自己也曾为事态不顺而焦虑,结果就是越焦虑、越无力。


直到行动起来,她发现很多问题并非难以解决:


线下受阻,就开展线上业务,反而可以提高运作效率;


工作时长受限,就加强团队培训,培养员工承担更多任务的能力。


每当采取行动,事情总会有所好转,并激励她采取更多积极的行动。


她也凭借这样的状态,逐渐从合伙人眼中的“病秧子”,成为客户所青睐的“高能斗士”。


在这世上,没有人能过得行云流水。但用行动代替抱怨,却能遇强则强,把人生变成一个不断蓄积能量的过程。


停止内耗,专注增能,想要生活变成什么样子,就用你所期待的样子去对待生活。


写在最后


在B站上刷到过一段视频。


一位网友因求职不顺,整天垂头丧气,对什么也打不起精神。


两个月后,他整个人看上去是下面这个样子。



后来经朋友开导,他收起满满的负能量,重新开始打理自己的生活。


这时的他,看上去是下面这样。



给大家留个问题:如果你手里有机会、有岗位、有资金,你更愿意投给此前的他,还是现在的他?


你心里有什么答案,就请按照这个答案所指引的方向去生活。


-THE END-


●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,转载请联系我们。作者:姜榆木,慢节奏的职场写作人,顶着榆木脑袋,寻找生活的浪漫。MBA智库——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,兼具热点与干货,顶尖管理知识、进阶职场指南。APP、头条号、微博@MBA智库。

//

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!




MBA智库好文精选:

“我20多岁,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”: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,越多越好!
日韩千万「下流老人」警钟背后:我们这代人,可能连体面老去都做不到…
看完《天道》,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:不逞强,懂示弱,少争辩
“人活着,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”:真正的高手,都有这种底层思维

分享
点收藏
点点赞
点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