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工位
空间入驻
小程序

普通人如何赚到大钱?告诉你3个学校不教,富人不说的真相

2024-11-15
文章转载自"MBA智库"

文/继科   编辑/MBA智库琉琉

我在AI上输了一行字:


普通人朝九晚五,为什么赚不了钱?


下面哒哒哒出来一大堆内容,排在前三的是:


1.普通人缺乏靠谱力,热衷空想,疏于技艺。


2.普通人人脉资源匮乏。


3.普通人缺乏自信和毅力。


不得不承认,这个AI,它懂我。


很喜欢一句话:


“钱,可以承担责任表达爱。”


可成年人有太多的辛酸,都和口袋里没钱有关。


到底该如何赚钱?我翻遍全网,找到三条最靠谱的建议。


01

提升靠谱力

让钱循着光亮来找你


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问题:为什么靠谱的员工越来越难找?


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:


靠谱而又便宜的员工,是不存在的。因为靠谱这个词,本身就是身价的代表。


作家阿耐长篇小说《大江东去》里,讲了主角宋运辉的逆袭故事。


宋运辉是一个农村出身的穷孩子,大学毕业后,分配到金州化工厂,做了一名普通工人。


办公室的其他同事,整天过得浑浑噩噩,上班除了喝茶聊天,就是摸鱼看报纸。


但宋运辉不同,他日夜钻研技术。


上班时,他积极向厂里的老员工请教经验;


下班后,他泡在图书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;


晚上回到宿舍,他依然在探究工作上遇到的难题。


没过多久,宋运辉就凭借自己出色的技能,成为企业技术攻坚的依靠。


金州化工遭遇危机时,他总能用自己精湛的技术,帮助企业化险为夷。


就这样,他逐渐赢得了领导的赏识,很快就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,薪资也翻了一番,连副厂长都想着方法招他当女婿。



稻盛和夫在著作《活法》中提出一个观点:


“即使身处繁忙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中,人们也可以通过积极面对工作,来修炼自己的精神境界。”


没有靠谱力的人,喜欢在工作中混日子,却把赚不到钱归咎为没机会。


有靠谱力的人,总爱把工作做到极致,精益求精,直到名副其实。


英雄不问出处,靠谱不分长幼。


年仅18岁的河南小伙杨贺淇,是一位还没毕业的大专生,但他凭一台普普通通的铣床,就能做出只有头发丝二十分之一误差的零件,并在职业技能大赛上,获得了该项目河南赛区的冠军。


提到杨贺淇,学校都老师竖大拇指,说这个孩子靠谱。


还有一年才能毕业的他,已经有不少高精尖企业,给出30多万的年薪和编制等着他。


靠谱的人是一个发光体,与其漫无目的的四处找钱,不如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,让自己先发光,再让钱循着光亮来找你。



02

突破人脉

挤不进的圈子要硬挤


曾有人说过:


“一个人的财富,有两个重要来源:


第一,凭自己的能力;


第二,链接他人的能力。


而后者比前者更有效。”


普通的圈子会让你贪图享乐;


高级的圈子却会教你勤勉向上。


都说厉害的圈子很难挤,但不意味着挤不进。


中国现代作家萧红,原名张秀环,被称为文学洛神,在文坛上享有较高声誉。


1933年,萧红因散文集《跋涉》得罪日伪,而逃离哈尔滨落脚青岛,但萧红真正的目的地是上海,因为那里有她崇拜的人鲁迅先生。


为了进入上海文坛,萧红曾几次给住在上海的鲁迅写信。


当时的萧红,虽然是一名冉冉升起的新星,可要想进鲁迅的圈子,还是太难了,看看他圈子里的人:钱玄同,蔡元培,胡适,章太炎,陈寅恪……随便拎一个人出来都是如雷贯耳的大文豪。


虽然没有第一刻就答应萧红,但鲁迅对这位后起之秀一直很关注。


萧红虽内心忐忑,但并没就此放弃。


几次通信后,鲁迅便被萧红打动。他喜欢萧红的率真和才华,说她是“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”。


1934年,萧红离开青岛,来到上海。鲁迅不但把她介绍给上海文坛的朋友们,还亲自给萧红的新作《生死场》作序。


这篇序对《生死场》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也让萧红一举成名。


萧红之所以能得到鲁迅的如此赏识,既有鲁迅先生对她才华的欣赏,也有她自己对文学的执着,和想要融入上海文坛,这个当时中国文学巅峰之地的决心。


后来萧红又与茅盾、聂绀弩、叶紫、胡风等左翼作家都成了好朋友,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


海明威说:“人是社会的动物。”


你不融入社会,就会被社会淘汰。


小张和小李是同时入职一家公司的同事,小张是个技术宅,平时除了写代码就是打游戏。


刚开始公司聚餐他还参加,但总感觉无法融入,慢慢的,他开始找各种借口推脱,次数多了,大家聚会也不再叫他。


后来公司裁员,因为没人帮着说话,他是第一个被裁。


反观小李,虽然技术一般,但人缘特别好。


经常组织同事聚餐,还爱参加各种技术分享会,公司几个分管领导,他都玩得很熟。


不但裁员没受影响,还被提拔成了部门主管,薪资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

巴菲特说,“你要成为一个赢家,就必须和赢家一起奋斗。”


挤不进去的圈子,才要硬挤


与厉害的人共事,你会耳濡目染地学习他们如何面对问题,并慢慢将此内化成自己的能力,让自己配得上这个圈子。


03

打碎玻璃心

靠真本事赚钱


有个做编辑的朋友,讲了一个让我触动很深的故事。


有天早上,他公司小组的一个员工找到他,说想辞职。


原因是自己熬夜写的文章,出了几个基础性的问题,被公司领导在群里点名批评了。


“我熬夜写到这么晚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,至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我吗?”


“上次我写的文章,阅读量好几百万,领导怎么不好好表扬我。”


她越说越委屈,最后直接要撂挑子走人。


朋友没有挽留,并意味深长的说:“人,只有经历得多了才会明白,永远不要在赚钱这件事上玻璃心”。


如果受了点委屈,挨了几句批评,就期望全世界都来安慰和共情自己。


这样的人,只会离钱越来越远。



《格局》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。


陈金的老板,是技术专家,能力没话说,就是待人很严苛,说话嘴上不饶人。


一次,陈金一个专业问题弄不明白,去请教对方,谁知,老板开口就是:“这问题难吗?你以前是怎么毕业的?”


面对这样的数落,陈金心里虽委屈,却还是虚心低头,仔细听对方讲解。


后来一次技术迭代会,老板给大家讲了几个技术难点。


陈金没听懂,又大着胆子去问,结果又挨了一顿批评。


同事替陈金抱不平,说老板讲的本来就难,谁能听一次就懂,老板也不知道体谅体谅。


但陈金没有跟着附和,而是回到岗位上去消化那些难点。


就这样,陈金的技术能力突飞猛进,不到一年就晋升成了主管,工资也翻了几番。


莫言在自己的著作《檀香刑》中说:“一个人成就越大,他受到的委屈也会越多。”


可以说,学会接纳委屈,才是成才路上的必修课。


靠自己本事赚钱的是能人,靠别人可怜赚钱的是乞丐。


正常人只有丢掉玻璃心,让自己内心强大,才是赚钱的开始。


04

写在最后


金融学家唐涯在《钱从哪里来》中说:


“财富只是结果,它的背后其实是一连串关于人和资金的正确决策。”


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,改变认知,并借以外界之力加持自己,才会以最小的代价,收获丰厚的成果。


-THE END-


● 作者:继科。热爱读书,用心生活。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,转载请联系我们。MBA智库——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,兼具热点与干货,顶尖管理知识、进阶职场指南。APP、头条号、微博@MBA智库。

//

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!




MBA智库好文精选:

● 你越淡,人越顺(深度好文!)

● 热搜上"3名保安抡板凳砸外卖小哥"一幕,暴露的悲哀困境你不懂

● 2025年普遍推行:曾经的“铁饭碗”,可能混不到退休了

“保研发朋友圈屏蔽了300多人”上热搜:嫉妒,可以让人多疯狂?

分享
点收藏
点点赞
点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