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工位
空间入驻
小程序

对张雪峰复播的报道,见证了新闻学魅力时刻

2025-11-01
文章转载自"北大纵横"

作者 |  小林
来源 |  雷叔说事
2656字 阅读时间6分钟


最近张雪峰账号解封了,他照常开了一场志愿填报的直播。


直播完后,媒体们写道:


“张雪峰称文科大有可为”


图片


文案写着他说文科生可以做网剧的编辑,可以做自媒体的文案,他可以做非常优秀的销售,太多了。


好像他是第一次这么做。


有的媒体还会联系起他以前的观点,锐评一番:


“口风大变、一改往日”。


图片


有的新闻甚至没放直播切片,这让本就喜欢打谜语的网友更浮想联翩了。


首先他们觉得张雪峰说的不是真心话,因为之前网上都说他看衰文科。


那一个成天宣传文科无用论的人夸起了文科,背后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

然后他们猜测肯定跟之前账号被封有关。


封他的人肯定是文科生,双方较量后输得心服口服的张雪峰不得不改口。


图片


当文科把张雪峰治的服服帖帖,他就不得不这么说,不然无法复播。


图片


美其名曰:识时务者为俊杰。


图片


反正网友们觉得张雪峰这番话是在阴阳怪气。


问题来了,张雪峰真的有必要说反话吗?



其实,张雪峰关于文科的言论挺多,而且每次都带来巨大争议。


最印象深刻的是202312月。


一位考生数学140分却想放弃理科选文科,家长很不解就来问张雪峰。


张雪峰就在直播里说:


所有的文科专业都叫服务业,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""甲方都是对的,你就是对的,你就是好的,爷我给你笑一个吧,这就叫服务业。”


图片


他还举例律师就是销售


图片


他还说自己也要舔。


图片


意思是,文科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,就业的现实很残酷。


最有梗的是2023年高考季。


一个考生理科考了590,他想报四川大学的新闻学,家长又来问。


张雪峰在直播中说:


你信我的把他打晕啊!从本科专业目录里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。”


图片


也就是从那次起,张雪峰和新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因为网友根据他的言论,玩出了不少刻板印象:


“新闻学魅力时刻”“学新闻学的”“张雪峰持续上分”……


不过要算最直接的当属过去一年里,他还多次强调体制外就业的可能:


对于文科生而言,如果不考公,那么体制外就业方向大多数就是做销售。”


图片


话题上热搜后,他还补充说:


我不觉得销售是个不好的职业,我本质上,就是销售啊,销售我自己而已。”


图片


三个经典时刻归纳起来,你会发现他的观点其实很明确:


文科确实专业不对口,但它天然适合考公考编;


文科如果不去体制内,那还是可以做销售这些工作,并做到高薪。


那不就是大有可为吗?


看到这里,你就会明白了张雪峰关于文科的言论一直这样。


根本不存在口风大变这回事。




所以我不明白为啥媒体要报道得一惊一乍。


这还算好的,当你看了他复出后第一场直播,你更会直呼:新闻学魅力时刻。


我找到了那份直播切片。


里面家长问,汉语言文学专业,是不是只能考公考编用得到?


图片


张雪峰答:


“(除了汉语言文学),法学也是,它们是考公考编的大专业,能文能武,它(汉语言文学)在社会上就业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。”


图片


然后在社会上,它可以做网剧编辑,做自媒体文案,做非常优秀的销售,很多很多。

我们精简一下,这里说的就是:汉语言文学就业上大有可为。


你说这句话是不是讽刺呢?


是也不是。


接着看。


张雪峰调侃了一下,说家长天真得有些可爱。


图片


因为他回复后,家长就顺口说这个专业原来用处这么大,不仅仅能考公考编,哪怕不去体制内,去企业,去创业,也能做很多事。


张雪峰马上解释:当然家长这么理解很正确,我们就需要你这么理解。


图片


意思就是家长想的都太美好,但不想的美好又能怎么办呢?


这就像我们期末要评价一位成绩平平的学生,可能会说,他提升空间巨大,要为未来保留余地。


这话是不是反讽,还真不一定,因为学生可能下学期从班里中游水平进步到前几名。


你总不能直接跟家长说孩子成绩平庸,看不到什么亮点吧。班主任给学生的期末评语总归要说点好话的,更何况咨询张雪峰的往往付了钱。


所以这事上,张雪峰有点调侃,但没有其他复杂深意了。


更别说,他对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还是那个观点。


说它是文科中的战斗机。


图片

说这个专业闭眼冲考公就行。

图片

还说这专业对文科女生特别友好。


图片


这些依据堆积起来就能证明,汉语言文学虽然不像法律财会有壁垒,但确实大有可为。


远比其他文科专业要好就业很多!


看到这里,你就会明白了张雪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言论一直这样。


根本不存在风格大变这回事。


再把上面的线索联系起来,你会发现这次复播切片根本没什么复杂的地方,因为:


张雪峰说的都是汉语言文学大有可为,而不是全部文科专业。


张雪峰自始至终都保持那个观点,而不是临时口风大变。



但有的人就需要在不实信息话里情绪上头。

这让我想起韩国最火的电影《新世界》。


里面黑帮分子李仲久被逮捕,现场他质问警察姜科长是不是自己的死对头丁青举报的。


图片


姜科长为了让同一社团的俩人互咬,就故意留了一个不置可否的回答:“是啊,谁呢?”


图片


唯我独尊、刚愎自用的李仲久就觉得是丁青出卖自己的。


后来丁青来看他,说请了最好的律师帮他,能很快出来。但怒气已经蒙蔽了李仲久双眼,他追问:会长是谁杀的呢?

因为他觉得丁青先杀社团会长,再举报自己,就是为了上位。


丁青给出了一个不完全否定的反问:“不是你吗?那就是阿猫阿狗。”


图片


唯我独尊的李仲久这下完全觉得是丁青出卖的。


其实他两次都会错意。


第一次,别人故意带节奏,他上当了;

第二次,别人说含蓄点,他误会了。


大佬如此,普通人亦如此,我们总爱从各种信息里找最阴谋论的错误原因,这么做也不是因为我们笨,而是这最容易让我们情绪上头。


可真要在张雪峰复播这事上追问一下,真相就没那么复杂了。


毕竟一个专业观点前后颠倒的专家,还能立足这么久吗?


一个日赚斗金的专家,又怎么需要通过含沙射影的伎俩来让网友猜猜猜呢,闲得慌吗?


只是我觉得张雪峰现象不会是最后一次。


就像如今网友对于姜文电影的解读一样,总要找出里面的隐喻。


哪怕一点点动作,一块块色彩都要用显微镜来放大,为的就是证明好像这是高级艺术,别人都不懂,唯有阅历丰富的自己懂。


其实这很无聊,但无聊就是互联网流量的本质。




说到这里,还不是事情最离谱的一面。


有些媒体不是不知道实情,只是他们在不起眼处加上了“汉语言文学”这些字,但标题和摘要基本不变。


图片


该怎么断章取义就怎么断章取义,一定要让人觉得张雪峰说的是全部文科。


像这样视频文案和标题简介写全的媒体少之又少。


图片


当标题党和掐头尾成了媒体看家本领时,再多的深究可能没有意义。


因为网友也需要一个不准确的报道带来的想入非非。


难怪一个段子总是能用:


图片


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张冠李戴行为什么时候结束,要等下一个李雪峰出现时吗?


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


各位读者朋友,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,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,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。图片

点击左下方公众号“北大纵横”→点击右上角“...”→点选“设为星标⭐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