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工位
空间入驻
小程序

“因为上班太闲,我辞职了”:消耗人的工作,都有这3个特点

2025-10-30
文章转载自"北大纵横"

作者 |  林茵
来源 |  智联招聘
1779字 阅读时间4分钟

“活少钱多离家近,位高权重责任轻。”但凡占其中一条,便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理想工作。

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,很多工作其实都是“甜蜜陷阱”,打着滋养你的旗号,不知不觉中消耗你、淘汰你。

尤其遇到以下3个特点的工作,一定要警惕。

“有时间,没意义”的工作

朋友表弟毕业后入职了一家公司,每天的工作任务很少,基本2个小时就能做完,剩余的6小时基本就是摸鱼。而4.5k的薪资对一个刚上班的职场小白来说也不算少,很符合大家眼中“活少钱多”的理想工作。

可一年后,表弟却辞职了。

“虽然上班很闲,但又不能干别的,每天就是枯坐在那儿,上午等吃午饭,下午等下班,再待下去人就废了。”

@雨薇也在网上吐槽:

“我上一份工作就是这样,薪资4k,朝九晚五,不加班,每天的工作就是发发早报,看看用户反馈,维护客户群,给大家发发红包。这点儿活闭着眼睛都能干,虽然很闲但也不能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,等年纪大点儿,再找工作恐怕很难突破舒适圈,所以果断辞职了。”

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提出“自我损耗理论”,这一理论提出,选择行为、做出决策、控制意志都是需要消耗心理能量的。

一边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意义,一边又告诉自己“这是工作,必须要做”。即便上班很清闲,但还是要控制自己的行为,不能做太出格的事情。不知不觉中,能量就这样被消耗殆尽。

这就是很多人常说的,明明上班时没干多少活儿,但还是很累的原因。比起充实和忙碌,无所事事带来的空虚感,才是对人最大的消耗。

这类工作看似清闲又不费脑,时间长了,却会让人丧失目标,不仅自我得不到提升,还会失去市场竞争力,严重影响事业发展。

“有付出,没收获”的工作

网上曾有一个很火的话题:明明大环境这么不好,为什么离职的人反而变多了?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:“每天忙得像陀螺,却忙不出来结果。很多时候一个人还干三个人的活,耗尽力气,结果发现是在原地踏步。

职友@小妖发帖,比起那些“活少钱多”的工作,他这份“活多钱也不多”的工作才更让人苦不堪言。

“钱不多,困难也不多。每天的工作基本都差不多,但却能让人从早忙到晚。看似干了很多事情,实际上没有任何成长,越忙碌,越空虚。”

生物学中有个“跳蚤定律”,正常情况下跳蚤能从地面跳到1米多高,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有盖子的瓶子里,它能跳跃的高度会变得越来越低。最后拿掉盖子时,它顶多只能跳到盖子的位置,再也跳不高了。

对于有付出没收获的工作,再努力再优秀的人也会陷入自我内耗的漩涡中。长时间待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,就像被盖上盖子的跳蚤,不仅能量会被不知不觉消耗殆尽,人生高度也会悄无声息地降低。

真正滋养你的工作,不是清闲能摸鱼,也不是活多很忙碌,而是像游戏闯关一样,设置了一道道关卡。虽然忙碌,但却让你越做越起劲,越做越深入,激发自身潜能的同时,还能不断获得正反馈。

“有钱途,没前途”的工作

听过这样一个案例:职友小张在工作之余,拍点生活视频,顺便在网上带货,结果当月流量喜人,一个月收入1W不止。

当时,他一度萌生裸辞的想法,全职在家当网红。但还好忍住了,决定观望一下。结果3个月后,直播间便流量骤降,小张也越来越难留住粉丝。

尤记几年前,一位高速收费员“被下岗”后痛哭的新闻,她说:“我36岁了,整个青春都交给收费了,现在啥也不会。”

曾几何时,高速收费员作为人们眼中的铁饭碗,正如现在被人们追捧的网红行业。看似赚快轻松,可也让人一点点丧失了自身的价值。长此以往,下场不仅是贬值,让职业生涯陷入被动,还有彻底出局。

铁饭碗会被打破,网红很难一直长红。这个时代,没有什么工作可以一劳永逸。

硅谷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纳瓦尔·拉威康特说过:“你应该把工作看成一场积累个人资产的游戏,而不是出租时间的情感劳动。”

大多数人认为,“我上班就是给老板打工的,每天干够8小时,然后拿我的工资就行了。”

但实际上,一份真正滋养你的工作,应该是让你学到技能,获得人脉,提高认知,练出属于自己的一身肌肉,就算以后离开这个平台,也一样能活得更好的能力。

记住,你的工作应该是来塑造你的,而不是用来消耗你的。

希望所有人都能通过对工作的精雕细琢,发掘自己无限的潜力和价值,完成对自我的千锤百炼。


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


各位读者朋友,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,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,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。图片

点击左下方公众号“北大纵横”→点击右上角“...”→点选“设为星标⭐️